人 工 流 产 时 的 宫 腔 压 力
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刘荣周 许连同
哈尔滨市 妇 产医院 牛鸿光 王卓然 尹文琴 果江娜
黑龙江省医疗设备厂 白树生 李兴久
内容提要 本文应用生物力学原理,研究了人工流产时的宫腔压力。并根据临床观察证实了宫腔内压力无论在吸宫前、吸宫时还是吸宫后均为正压。本文并对人工流产时出现宫血逆流的机理提出了新的观点,即当腹腔与宫腔的压力差大于输卵管阻力时,将发生宫血逆流。同时介绍了减压式吸引管的临床应用。
人工流产吸引术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。目前,有些人认为,早孕妇女施行人工流产术时,由于吸引器内为负压,因此宫腔也为负压( 1,2)。 对于施行人工流产吸引术时,部分受术者宫腔内血液逆流至腹腔的现象,有些人也认为是由于宫腔内为负压,空气突然进入宫腔,而把血液经输卵管挤入腹腔(2~4)。我们经过三年多的理论研究,试验测定和通过 318 例受术者宫腔压力的测量,认为人工流产术时,在吸引前、吸引中及吸引后宫腔内压力均为正压,并非负压,而且无1 例例外。从而否定了宫腔内为负压的观点,同时获得了妇女早孕期宫腔压力的生理常数。
一、宫腔压力的测定
测定早孕宫腔压力是属于微小压力测定问题。我们采用了经过校准的自制微压计进行测量,也可以利用 Y-61 型倾斜微压计。本文测量装置由微压计、橡胶导管和分叉式吸管组成。分叉式吸管是在普通吸管背部加入一个测量压力的导管,其一端与宫腔相连,另一端借助橡胶导管与微压计相连。318 例受术者吸引前、吸引中及吸引后的宫腔压力测量值见表1。
从实验测定与临床观察中可以看到:
1. 在人工流产吸引术时,无论是吸引前、 吸引中及吸引后,宫腔压力始终为正值。
2. 在吸引术中,如果拔掉橡胶导管,则可观察到宫腔内气血沿吸管的副管流出,从而直观证明宫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力。
表 1 妊娠8-10周受术者宫腔压力测量值(H2O cm)
例 数 |
吸 引 前
|
吸 引 中
|
吸 引 后
|
318 |
7.9±3.3 |
9.8±2.3 |
5.4±2.5 |
3. 经实际测量,有 5% 左右的受术者,在吸引术中宫腔压力突然增高,压力可达到吸引前的2-7 倍,测量中的最高压力达到50H2Ocm。受术者在吸引术时宫腔与腹腔间形成了较高的压力差。
二、理论分析
根据中空器官体积与压力的关系式(5)可求得宫腔内压力(P1)与宫腔外压力(P2)的差(△P)为:
△P =P1-P2
=A (r0/r)2 {L-1(βr/r0)-(r0/r)2 L-1〔β(r0/r)2〕}
A、β为生理常数,ro为吸前宫腔内半径,r为吸引术中宫腔内半径,L-1 为 L(X)= COthx一 1
的反函数,X为自变量。 X
表 2 宫腔内外压力差计算结果
r/r0 |
β r/r0 |
L-1(βr/r0) |
β(r0/ r)2 |
L-1〔β(r0/ r)2 〕 |
ΔP (H2O cm) |
1.01 |
0.404 |
1.172 |
0.392 |
1.145 |
22.8 |
1.02 |
0.408 |
1.181 |
0.384 |
1.128 |
38.8 |
1.03 |
0.412 |
1.191 |
0.377 |
1.114 |
56.5 |
1.04 |
0.416 |
1.200 |
0.370 |
1.100 |
77.2 |
1.05 |
0.420 |
1.210 |
0.363 |
1.086 |
93.0 |
注 : β =0.4, A =4
由计算可知,宫腔半径稍有增大,压力将急剧增加,这就是中空器官的一个力学特性。也就是说,当吸管窗口吸引胚胎及宫壁时,宫壁局部被牵拉,宫腔处于拉伸状态,因而宫壁内应力增加,宫腔内压力也增加。另一方面,当宫壁受到牵拉时,局部受到剌激作用后引起神经反射。根据 Hill 的肌肉力学理论,虽然不能得出平滑肌的本构方程,但可以定性的看出,子宫在神经作用下发生收缩,使ro变小,从而也使宫腔压力增加〈 6 〉。
临床实践还表明,在吸引过程中宫腔内正压值忽高忽低。当吸管窗吸引破碎组织、血液及羊水时, 宫腔压力值较小;当吸管窗吸住尚未与宫壁剥离的绒毛等软组织的瞬间,子宫壁被牵拉,宫腔内压力急剧增加;反复吸引己吸净的粗糙子宫壁,不但出血较多,宫腔压力也会显著升高。
三、宫腔内血液逆流机理的探讨
人工流产术过程中,宫腔内除吸管窗局部压力较低外,其它均处于正压,腹腔为负压,二者
形成较大压力差时,就会造成宫腔内血液沿输卵管逆流。在早孕者施行绝育术开腹时,将输卵管伞部提到腹壁上进行观察,当吸管吸住绒毛组织而牵拉宫壁时,有血液从输卵管伞部开口处流出。本文318 例中,有19例在吸引术时宫腔压力明显增高,手术后进行后穹窿穿刺,发现腹腔有积血现象,证实了上述分析。
四、减压式吸引管
为了消除宫血逆流现象,必须减少吸引术中宫腔压力。我们研制了一种减压式吸引管。 即在原吸管内增加一个副管,主管吸引胚胎组织,副管连通宫腔和体外,起到减压作用 。
临床中对214例受术者应用减压式吸管,证明可降低宫腔压力( 表 3)。后穹窿穿刺,没有发现血液逆流腹腔现象。
表 3 应用减压式吸管时宫腔压力的变化(H2O cm)
组 别 |
例 数 |
吸 引 前
|
吸 引 中
|
吸 引 后
|
观 察 组 对 照 组 |
214 318 |
7.9±3.2 7.9±3.3 |
5.8±1.6 9.8±2.3 |
3.2±1.1 5.4±2.5 |
P
|
P>0.05 |
P<0.01 |
P<0.01 |
应用减压式吸管后,由于宫腔压力降低,使子宫壁的紧张状态有所松弛,因此在吸引术中减少了对宫壁的剌激,有利于血窦闭合,减少吸引过程的出血量。并可预防和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。应用减压式吸管的 214 例 中,心率减慢 ( 指术中比术前减慢 20 次 / 分以上 ) 18 例,占 8.4%; 发生全身综合反应 ( 指脸色苍白、出冷汗、恶心及呕吐等 )7 例,占3.3% 。 而用普通吸管的318 例中,心率减慢73 例,占23.0%; 发生全身综合反应 28 例,占 8.8% 。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(P<0.01,P<0.05) 。
参考文献
1. 沈阳医学院 .实用手术学妇产科分册 .第 1 版 .辽宁人民出版社,沈阳 ,1974:43.
2. 王淑贞 , 等 .妇产科理论与实践 .第 1版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1:846-847.
3.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.计划生育技术 .第 1 版 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,1979:157.
4. 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组 .妇产科临床手册.第1 版.武汉,湖北人民出版社1974:21
5. 冈小天.し才口ジ一 : 生物し才口ジ一 .第 2版. 东京裳华房,1976:452.
6. 冯元桢 .生物力学 .第 1 版 .北京 : 科学出版社 ,1983:224-234.
〈1984年5月18日收稿1988年1月27日修回〉